中文 |
繁体 |
国六气门间隙调整
气门间隙调整的重要性
气门间隙调整间隔
气门间隙调整的准备工作
气门间隙调整
气门间隙案例
气门间隙调整的重要性
发动机运行中,气门杆与摇臂或传动部件间存在一定量的磨损以及松动,出厂设置的气门间隙就会发生变化,因此需要按保养周期调整气门间隙。
气门间隙调整不当或错误调整会引起气门的冲击和磨损,气门烧蚀,气缸漏气,发动机动力不足和损坏:
间隙过小,发动机在热态下由于气门杆膨胀可能会造成气门漏气,导致功率下降,甚至烧坏气门
间隙过大,传动零件之间以及气门与气门座之间容易产生冲撞,同时气门开启时间减少,进气和排气不充分,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。
气门间隙调整间隔
发动机型号 | 调整间隔 | 调整间隙 | 调整螺母拧紧力矩 | ||
公里数 | 小时 | 进气门 | 排气门 | ||
D4.0 NS6 | 12万公里 | N/A | 0.33±0.08mm | 0.58±0.08mm | 24n.m |
D4.5 NS6 | 12万公里 | 48个月 | 0.33±0.08mm | 0.58±0.08mm | 24n.m |
B6.2 NS6 | 6万公里 | 12个月 | 0.25±0.08mm | 0.51±0.08mm | 24n.m |
D6.7 NS6 | 6万公里 | 12个月 | 0.25±0.08mm | 0.51±0.08mm | 24n.m |
L9 NS6 | 10万公里 | 12个月 | 0.3±0.08mm | 0.72±0.08mm | 24n.m |
Z14 NS6 | 10万公里 | 12个月 | 0.36±0.08mm | 0.69±0.08mm | 28n.m |
Z15N天然气发动机 | 5万公里 | 5个月 | 0.45±0.07mm | 0.8±0.05mm | 28n•m |
说明:
具体保养周期,以整车用户手册为准;
用户应根据车辆实际使用情况,适当缩短保养里程和时间间隔
气门间隙调整时的准备工作
准备工作
断开蓄电池;
拆下摇臂室盖。
检查
两个锁片必须正确就位在各个气门杆上,调整前目视检查各个气门的锁片;
跨接压板的凹穴必须落座在气门杆上。目视检查跨接压板,确保其安装正确。
特别说明
复检:Z15N燃气机调气门后,必须复检。使用原来的调试时的塞尺检验,依据塞尺塞入的阻滞感评估是否合格。
所有顶置机构的调整都必须在发动机冷却状态下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 或以下时)进行;
不要拉或用工具撬风扇以手动旋转发动机,会损坏风扇叶片,发生故障。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。
气门间隙调整
D4.0/4.5(不带发动机制动)
拆卸:断开整车电源,拆下喷油器供油管和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需等发动机冷却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以下)
使曲轴皮带轮上TDC标记处于12点位置,检查1缸的两个摇臂是否松动,若松动、调整1I、1E、2l 和 3E;若没有松动,转动曲轴 360 度,再次检查。(E = 排气,I = 进气)。
然后使用盘车工具将曲轴转动 360 度,调整2E、3I、4E 和 4I 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33 ± 0.08 mm,排气:0.58 ± 0.08 mm(排气摇臂长于进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喷油器供油管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燃油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气门间隙调整
D4.0/4.5(带发动机制动)
拆卸:断开整车电源,拆下喷油器供油管和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需等发动机冷却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以下)
使减振器上TDC标记处于12点位置,检查1缸的两个摇臂是否松动,若没有松动,转动曲轴 360 度,再次检查。
然后顺时针盘动发动机,当减震器上1/4缸标记垂直朝上时,调整1缸进、排气门。
然后继续盘动,按下表顺序进行调整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33 ± 0.08 mm,排气:0.58 ± 0.08 mm(排气摇臂长于进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喷油器供油管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燃油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标记位于12点方向 | 气缸 | 气门间隙 |
1/4缸标记 | 1缸 | 进/排气门 |
2/3缸标记 | 3缸 | 进/排气门 |
再次1/4缸标记 | 4缸 | 进/排气门 |
再次2/3缸标记 | 2缸 | 进/排气门 |
气门间隙调整
B6.2/D6.7(不带发动机制动)
拆卸:断开整车电源,拆下气阀室罩盖后面的呼吸器管接头和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需等发动机冷却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以下)
使减振器上TDC标记处于12点位置,检查1缸的两个摇臂是否松动,若松动、调整1I、1E、2l 、3E、4I、5E;若没有松动,转动曲轴 360 度,再次检查。(E = 排气,I = 进气)。
然后使用盘车工具将曲轴转动 360 度,调整2E、3I、4E、5I、6I、6E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25 ± 0.08 mm,排气:0.51 ± 0.08 mm(排气摇臂长于进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呼吸器管接头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气门间隙调整
B6.2/D6.7(带发动机制动)
拆卸:断开整车电源,拆下气阀室罩盖后面的呼吸器管接头和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需等发动机冷却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以下)
使减振器上TDC标记处于12点位置,检查1缸的两个摇臂是否松动,若没有松动,转动曲轴 360 度,再次检查。
然后顺时针盘动发动机,当减震器上60°标记垂直朝上时,调整1缸进、排气门。
然后继续盘动,按下表顺序进行调整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25 ± 0.08 mm,排气:0.51 ± 0.08 mm (排气摇臂长于进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呼吸器管接头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标记位于12点方向 | 调整气缸 | |
60度标记 | 1缸 | 进/排气门 |
180度标记 | 5缸 | 进/排气门 |
300度标记 | 3缸 | 进/排气门 |
再次60度标记 | 6缸 | 进/排气门 |
再次180度标记 | 2缸 | 进/排气门 |
再次300度标记 | 4缸 | 进/排气门 |
气门间隙调整
L9(不带发动机制动)
拆卸:断开整车电源,拆下气阀室罩盖上曲轴箱呼吸器管和回油管、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需等发动机冷却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以下)
使燃油泵上T标记处于12点位置,检查1缸的两个摇臂是否松动,若松动、调整1I、1E、2l 、3E、4I、5E;若没有松动,转动曲轴 360 度,再次检查。(E = 排气,I = 进气)。
然后使用盘车工具将曲轴转动 360 度,调整2E、3I、4E、5I、6I、6E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3 ± 0.08 mm,排气:0.72 ± 0.08 mm(排气摇臂长于进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呼吸器管接头、曲轴箱呼吸器管和回油管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气门间隙调整
L9(带发动机制动)
拆卸:断开整车电源,拆下气阀室罩盖上曲轴箱呼吸器管和回油管、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需等发动机冷却(冷却液温度稳定在 60°C以下)
盘动发动机,当燃油泵上1标记垂直朝上时,调整1缸进、排气门。
然后继续盘动,按点火顺序1-5-3-6-2-4,依次调整各缸气门间隙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3 ± 0.08 mm,排气:0.72 ± 0.08 mm (排气摇臂长于进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呼吸器管接头、曲轴箱呼吸器管和回油管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气门间隙调整
Z14/Z15N发动机正时
曲轴正时位置确认:旋转曲轴,当减振器上的正时孔与机油泵壳体上的孔对齐时,可将曲轴正时锁定销插入,此位置为曲轴正时位置。
凸轮轴正时位置确认:当凸轮轴正时孔位于12点方向时,可将凸轮轴正时锁定销通过凸轮轴盖上的孔完全插入,此位置为凸轮轴正时位置。
Z14(标配发动机制动)
断开整车电源,松开喷油器供油管上的油轨处接头泄压后,拆下喷油器供油管和气阀室罩盖。
调整
使用盘车工具,顺时针(从发动机后端看)盘动曲轴,当凸轮轴齿轮上的“1”标记与缸盖排气侧齐平时,可将气门间隙调整锁定销插入凸轮轴前端小孔中,此时调整1缸进、排气门间隙。
然后拔出锁定销,盘动曲轴,当“5”标记与缸盖表面齐平时,调整5缸进、排气门间隙,方法同上。
按点火顺序1-5-3-6-2-4,依次调整各缸气门间隙。
气门间隙标准:进气:0.36 ± 0.08 mm,排气:0.69 ± 0.08 mm(进气摇臂长于排气摇臂)
安装:气阀室罩盖和喷油器供油管
检查:运转发动机,检查有无燃油泄漏及发动机异响。
Z15N(标配发动机制动)
Z15N调气门方法同Z14,在拆装上有所不同(Z14拆油管等、Z15N拆点火线圈和EGR跨接管等)
Z15N间隙标准:进气:0.45 ± 0.07 mm, 排气:0.8 ± 0.05 mm
复检:Z15N燃气机调气门后,必须复检。使用原来的调试时的塞尺检验,依据塞尺塞入的阻滞感评估是否合格